曾被誉为“同学创业典范”的三雄极光策略操盘,如今因公司“内斗”被推至聚光灯下。
近日,在三雄极光董事长换届以及管理层聘任的董事会议案中,暴露出了该公司董事会的内部分歧。据三雄极光公告,在公司投票选举董事长时,出现了两个提案:一、选张宇涛;二、选张贤庆。当时提案一获得了7票同意2票反对,反对票来自其中的两名创始人——张贤庆和陈松辉。当时张贤庆反对的理由是,“张宇涛在任期间管理混乱。”
这次董事会上的针锋相对,意味着昔日“华工四兄弟”的分歧已从幕后走向台前。
“同学创业典范”
曾几何时,三雄极光是校友共同创业的典范之一。1991年,张宇涛、张贤庆、林岩这三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同级校友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1993年,同校校友陈松辉加入,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四驾马车”的格局。
很快,几个创始人成功研发出了电子镇流器产品,并在广州番禺的一处农田旁建厂生产。这款产品上市后,大获成功。通过对电子镇流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993年,公司注册了“三雄”商标。其后四人在1996年创立“极光”品牌,2008年,三雄极光成功中标北京奥运会包括“鸟巢”在内的多个场馆照明工程,从此一炮而红并奠定了其在工程照明领域的龙头地位。
2017年,三雄极光在深交所上市,彼时公司年营收稳定在25亿元左右,净利润维持在2.3亿-2.5亿元区间。四位创始人持股合计超50%,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保持决策统一,让四人被捧为“同学创业典范”。
不过策略操盘,在上市仅三年后,2020年4月,四位创始人就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这一决策也使三雄极光从此陷入无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彼时无人预料,这纸协议的解除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初创团队分歧,董事会上针锋相对
目前,林岩、张宇涛、张贤庆、陈松辉直接持股比例分别为 18.25%、16.72%、11.72%、9.34%。此外,张宇涛家族(本人+其子张钧锷+私募基金)合计持股22.29%,成为实际最大股东。其中张宇涛担任董事长,负责统筹管理与战略决策;林岩负责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张贤庆负责生产制造与品质控制;陈松辉负责市场营销与渠道建设。
事实上,董事会的矛盾在2024年末已开始显性化。2024年12月,陈松辉对三雄极光组织架构调整议案投下了唯一反对票,陈松辉投下反对票的原因为,在总裁办会议未经充分提前沟通,且没有明确分管总裁分工管理的情况下,强行修改公司的组织架构。
在反对理由中,陈松辉进一步解释称,其认为会造成以下结果:首先是形成部门双头管理形式,是不合理且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将严重影响公司运作,造成公司的管理混乱。其次是没有明确分工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权责不清,内部管理混乱。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陈松辉突然增持了63.43万股,使得其个人持股比例从8.79%提升到9.01%,这无疑暗示着陈松辉意图加大在董事会的话语权。
在2025年6月27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的董事长选举中,张贤庆、陈松辉2位董事对张宇涛担任董事长投下了反对票。张贤庆认为,张宇涛在任第五届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管理混乱,不能带领公司向上发展,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下降,公司费用反而持续上升,2025年第一季度已出现亏损。人效也处于上市同类型公司的底部。陈松辉认为轮值合适。
同日,对于各专门委员会委员的提案,张贤庆和陈松辉再此对提案1投下了反对票策略操盘,其余董事均同意提案1。张宇涛、林岩、宋俊成、朱立一4位董事则对提案2投下了反对票,3位独立董事对提案2投下了弃权票。
在2025年7月15日和2025年7月30日的董事会上,针对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内审部门负责人的提名议案以及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薪酬议案,张贤庆和陈松辉继续投下了反对票。
如三雄极光发布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里面包含董事会一系列关键人事任命及高管薪酬方案等五个决议。在五项决议中,张贤庆、陈松辉对多项议案投下了明确的反对票。包括反对欧治平任内审负责人,认为其“工作能力欠佳”,在过往事务中“未能有效履行内审、监督职责”。反对冯海英任证券事务代表,指其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相关程序的履职过程中存在瑕疵,专业度不足以胜任”。 反对总经理林岩和董秘颜新元的薪酬方案,质疑前者“公司治理及风控管理能力不足”,质疑后者“薪酬过高,其薪酬与工作能力不匹配”。
尽管遭遇两位创始人董事的极力反对,凭借多数票的支持,这些议案最终仍获通过。但连续数次董事会上的反对票,标志着创始人团队的分歧已从幕后走向台前。
内讧背后: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反对票背后的分歧,源自三雄极光“过山车式”下滑的业绩。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三雄极光营收收入从27亿元,降至2022年的22.64亿元,2023年为23.52亿元,2024年再次下降为20.78亿元,创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
同时,净利润也大幅度回落。2020年为2.35亿元;2021年则暴跌88%至2635.63万元。2022年回弹至9522.674万元。2023年回暖为2.05亿元。然后,2024年再度暴跌76%至4808.69万元。
进入2025年,下滑趋势未止。一季度公司营收再降15.82%至3.34亿元,净利润出现亏损,净亏1531万元,同比下降207.88%。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坦承困境:房地产低迷重创占营收大头的家居照明业务,行业“内卷”加剧导致产能过剩。尽管公司试图通过715个城市分类覆盖策略和数字化营销止血,2024年家居渠道仅微增1.41%,难挽整体颓势。
而且,行业还在进一步萎缩。CSA发布的《2024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照明产业下游应用市场产值规模预计约5142亿元,同比下滑7.6%,其中LED通用照明市场规模约2392亿元,同比下降3%,国内通用照明市场规模连续3年下降。
今年2月,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数据亦显示,2024年在59个税号的照明产品中,约83%的产品出口均价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降幅在1%至93%之间。这些产品的出口额约占我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的99%。预计2025年我国照明行业外贸市场仍将承压。
下滑的业绩,叠加董事会分歧,已经让股东们对现任管理层出现了信任危机——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以接近全票反对的姿态否决了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张宇涛仅获12票中小股东支持,不足有效表决总数的百万分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收盘,三雄极光股价为12.53元/股,较高点的65元/股已下跌超80%,市值蒸发约130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策略操盘
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